新家庭教育的十大願景
今日中國的家庭教育喜憂參半:喜的是家庭教育得到很大的重視,獲得迅猛普遍的發展;憂的是家庭教育化,家庭教育過于偏重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而忽視人格培育。
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20年連續進行的全國中小學生發展狀況調查發現,無論是“90後”還是“00後”的父母,對孩子關心的首要内容仍然是成績,說明家庭教育早已深陷應試教育的誤區,忽視了家庭教育的規律與個性。有些家庭教育工作者甚至也推波助瀾,比如有些教育學工具書中的家庭教育概念是化的,再比如以孩子考入名校或比賽獲獎作爲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等。
正是基于強大而緊迫的現實需要,我們開始探索和推進新家庭教育。新家庭教育以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家人的幸福生活爲标準,具有三大原則:一是搞好家庭建設是新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,二是尊重兒童權利是新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石,三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甚至向孩子學習是新家庭教育的時代特征。
新家庭教育将努力實現以下十大願景
新家庭教育是倡導科學的教育。新家庭教育不是經驗主義的教育,也不是跟着感覺走的教育,更不是跟着市場轉的教育,而是建立在心理學、腦科學和文化經典基礎之上的家庭教育,是優良傳統文化的結晶。
新家庭教育是呼喚真愛的教育。真愛與溺愛具有本質的區别,真愛是理解、尊重和愛護,溺愛是輕視、放縱和剝奪。新家庭教育重視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、在實踐中鍛煉出創新精神,不認同“有了幸福的童年,就會有不幸的中年和老年”等流行理念。
成長有規律,教育也有規律,老子說“強梁者不得其死”(過于偏執和強硬的做法不會取得良好的結果),法國思想家盧梭說少年兒童時代應當在農村生活、教育就是要浪費時間(給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空間),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寫詩《春天不是讀書天》(戶外活動甚至比閉門讀書還要重要)……這才是大愛和真愛。新家庭教育敢于并且樂于傳播這些深刻的教育思想,不做“強梁者”。
新家庭教育是捍衛家庭的教育。當今中國家庭教育突出的問題,是面臨家庭的脆弱、衰落甚至崩潰這一較爲嚴重的危機。太多的家庭沒有溫暖,沒有正常的生活,沒有良好的關系,比如902萬留守兒童的家庭、36萬無人監護的留守兒童家庭、每年幾百萬離異家庭、時刻發生熱戰或冷戰的家庭、無數父教缺失的家庭……而當家不像家、父母不像父母時,孩子就不可能像孩子。
兩千多年前,孟子就指出“國之本在家”,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重視家庭建設,因爲中國社會自古以來的鮮明特點是家國密不可分,家是中國社會重要的基礎,關注家教,關注家風,首先要關注家庭、支持家庭、維護家庭、發展家庭。
新家庭教育是崇尚尊重的教育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在于尊重,新家庭教育崇尚的尊重與聯合國倡導的四個尊重相一緻,即尊重他人、尊重差異、尊重資源、尊重環境。其中,特别倡導對兒童權利的尊重。
可是,據全國婦聯2015年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,認真學習過有關兒童保護法律的父母不足一成。更爲嚴重的現實是,各種各樣傷害兒童的事件接連發生,侵犯兒童權利的現象比比皆是。尊重兒童權利,履行父母的主體責任,是今日父母的法律義務,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,也是新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石。
新家庭教育是共同成長的教育。今日父母面臨“不知道用什麽方法教育孩子”“輔導孩子學習力不從心”“太忙,沒時間教育孩子”“不了解孩子的想法”等困難,農村的父母困難更多。父母需要學習,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,甚至在積極接受新事物等多方面需要向孩子學習。
父母教育孩子不是靠學曆、收入和社會地位,而是靠教育理念、方法和能力。這三個要素構成的教育素質,不是先天獲得的,必須依靠後天的自覺學習與實踐。因此,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就成爲新家庭教育指導的根本任務。
新家庭教育是平衡和諧的教育。當今的家庭教育實踐出現了許多極端化的表現,如極端嚴苛或極端放任。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特的研究認爲,權威型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既理解尊重又嚴格要求,更有利于孩子成長。北師大心理學家陳會昌教授20年跟蹤研究200多名孩子發現,主動性與自制力猶如兩顆種子,越是飽滿和發達,孩子的人格越健康,人生越幸福。這些研究結論都說明,民主與權威、主動性與自制力能夠發達和平衡,就是好的家庭教育。
新家庭教育是積極陽光的教育。新家庭教育是一種積極的家庭教育,積極心理學是新家庭教育的理論基礎之一。新家庭教育提倡給予孩子積極的解釋,相信孩子具有強大的發展潛能,相信孩子具有真善美的内心追求。
新家庭教育是親近自然的教育。思想家盧梭特别主張少年兒童時代要在農村生活,教育家陶行知倡導生活教育,都是因爲孩子社會化過程中的實踐性和群體性都離不開親身體驗。親近自然、學會生活是人生重要的基礎,也是培養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條件。所以,新家庭教育倡導親近自然,引導孩子能夠與自然、與社會、與他人和諧相處,養成環保的習慣,追求“一松一竹真朋友,山鳥山花好弟兄”這種崇高境界。
新家庭教育是家校互助的教育。新家庭教育主張家庭、社會合作共育,認爲家校合作是地位平等、彼此尊重、互相幫助的,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讓家庭變爲,而是更具有家庭的魅力。實際上,隻有家庭具備家庭的完整功能,隻有孩子像孩子一樣生活,也才可能成爲真正的。
新家庭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教育。弘揚優良傳統文化,除了學習儒家、道家等教育思想,還應該借鑒魅力四射的文學藝術。當父母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有了強大的文化自信,家庭教育更有可能激發孩子生命的巨大能量,更有可能讓孩子獲得自豪感與幸福感。
(作者孫雲曉,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專家、研究員,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。本文摘編自作者提交首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的論文)
選擇【中國家庭教育網】
- 上一篇:“遛娃經濟”興起是家庭教育的悲哀
- 下一篇: 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哪裏來
- 返回列表